解读公积金知识

时间:2020-07-29 18:36:04 住房公积金 我要投稿

解读公积金知识汇总

  谁在占公积金的便宜

解读公积金知识汇总

  这个让买不起房的人每月按时借钱给买得起房的人,而买得起房的人拿着全额工资的同时又享受低息贷款的制度,就叫作公积金制度。

  1

  公积金的设立,最初是因为没钱盖房子而不是没钱买房子。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效仿新加坡建立了公积金制度,用于发放住房建设贷款。

  后来,腰缠万贯的开发商出现,盖房子的钱不再成为问题。1999年,公积金的住房建设贷款停止,从此公积金只用于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成了国家支持的社会互助购房基金。

  2

  互助购房基金当然不能像商业银行那么“黑心”,目前,公积金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是4.5%,比6.55%的商业贷款利率低很多。

  以多数城市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50万元为例,假设贷款30年,每月等额还款,在不提前还贷的情况下,公积金贷款总利息41万元,商贷总利息64万元,两者相差23万元。

  3

  不过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贷款利率再低也没有用。他们还凑不够首付款买房,只能眼看着自己每月薪水的不小一部分被强制抽走,存进一个“不买房就不还你钱”的地方,任其慢慢缩水,因为公积金账户的利息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高不了多少。

  当然,也不能说不还钱,除了买房子,你还有退休、领低保、丧失劳动能力、死亡等机会提取公积金。当然,大多数人不希望遇到这些“机会”。有些地区也有规定,租房或装修房屋时可以提取公积金。

  4

  而买房的人则占了双重的便宜,不但贷款利率低,买房后公积金还可以自由提取、自己支配。以每个月每个账户个人和公司缴存总额1000元计算,30年里可支取的全部公积金如果用来投资,也可能会有不错的收益。

  5

  根据统计,2013年广州市9%的贷款人使用了约80%的公积金余额,而大约有80%的缴存人仍未使用过住房公积金。截至2014年3月,全国共有1亿多人缴存了公积金,总额6.47万亿元,账户余额为3.27万亿元。

  这笔巨大的沉睡资金由各地自行开发的数百套系统分别管理着,每个系统的成本动辄数百万元到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升级维护费用。

  6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非常低的成本聚拢了巨额财富,然后用这笔钱来发放贷款盈利,甚至还用余额投资国债等金融产品。按规定,增值部分除用于贷款风险准备金、城市廉租房建设补贴外,剩下的就可以用作管理中心自己的管理经费了。

  中国Feel倍儿爽

  虽然空气污染严重,中国依然能够吸引很多西方人来华居住,原因何在?汇丰的一项调查甚至把中国评为最适合外国人居住的国家。来自发达国家的人喜欢中国,因为喜欢它的快速发展和不确定因素。

  前《纽约客》驻华记者Evan Osnos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后回到美国。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称,中国那种深层次的不确定性让人感到兴奋。在中国,出去买一卷卫生纸一路上可能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在美国,去买卫生纸是个完全没有惊喜的过程。

  在中国很多人都是工作狂,因为机会太多,纠结的是没办法能够全部抓在手里。像微信之类的交流工具,更是使得大家到了晚上十点后还可以热烈地交流,讨论商机,而不怕打扰对方。周末大家还常常出来开会,很多大会和讨论会也一般安排在周末,因为大家平时上班时间已经排满了。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生活和成就感的人,一旦让他慢下来,反而会很不适应。

  很多中国人现在都很喜欢去日本旅游,因为喜欢日本的整洁、精致和慢生活。但这些人在日本住了几天后就受不了,日本的节奏实在太慢了,别看日本人常常小跑,但跑了半天也跑不了多远。日本人的语速其实很快,但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东西,里面是一串敬语和客气话。在日本旅游,真的需要很有耐心。没有耐心和专心,日本不会有那么多精致的设计,以及高质量的产品。

  日本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各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在日本生活其实是很累的,而在中国就自由得多。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要钻制度的空子,最喜欢找点捷径。而日本人就是拼命要维护他们的制度,做事情一板一眼。不要说真正适应这个社会,一般中国人在那里多待几天也受不了。

  现在很多中国人想要移民,除了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客观原因,他们还有个理由是制度焦虑。有人觉得中国不可确定的因素太多,想要去一个安静安全的地方待着。但真去了制度完善,大家遵纪守法的地方,买了靠海边的大房子,他们却连一个月都待不下去。

  在国内办事习惯托个人,显示自己长袖善舞,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到了外国,这些关系都没用了,而且外国人办事也不流行这一套。国内好脏好乱好快活,这竟然让很多人感觉舒服和适应。难怪很多老板把妻子儿女送到国外,然后自己回到中国生活。

  不过60后和70后喜欢拼命工作,抓住失去的时光,而80后和90后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更愿意过安逸的生活。等到中国节奏慢下来,中国是否也会失去它的一些吸引力呢?

  给规章制度减肥

  拖沓冗长的公司制度制约公司的发展,隐藏了员工的潜能。

  1973年初,麦斐逊接任公司的总经理之位,摆在他面前的任务相当艰巨。公司拥有员工3万多人,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被同行远远地甩在身后。

  为了找到破解难题的答案,麦斐逊接连召开了5次发展会议,他让公司中层以上的领导逐个提建议。5次发展会议征集到很多建议,麦斐逊将这些建议出台成政策。

  半年过去了,这些出台的政策不仅没成为发展的助推器,反而成了绊脚石,公司的业绩持续下滑。症结到底在哪里呢?麦斐逊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麦斐逊反复揣摩,既然找领导层不行,就找基层员工试试。一天,他打扮成普通员工混进生产车间,谎称自己是新进职员,什么都不懂。

  基层员工都以为麦斐逊是来实习的,对他毫无戒备,有什么话就直说,有什么活就让他干。通过细致观察,麦斐逊了解到,基层员工对那些所谓的政策很抵触,对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很反感。

  公司像防贼一样防着员工,生怕员工偷懒或者不按上级的要求做工。尤其一些审批制度更是多余的,员工干什么活都要经过上级领导的审批。如果得不到审批,就干不成,或者干了也会受到批评和指责。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后,麦斐逊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一个人太胖了运动起来就不灵活,需要多运动减减肥。

  没想到,麦斐逊的设想刚说完,就遭到一片反对声。副总经理理查德说:“公司的制度是随着公司的发展积累下来的,对公司的业务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减掉的话,就会丢失传统。”副总经理凯伦说:“麦斐逊先生,您不要指望员工能像您一样敬业。”一时间,会议室里人声鼎沸,议论纷纷。

  尽管很多领导提出反对意见,但麦斐逊一想起在车间的所见所闻,便更加坚定了自己改革的决心。他严肃地说:“如果这些冗长的政策不减肥,要么我辞职,要么你们辞职,但我想尝试一下。”顿时,整个会场里鸦雀无声。

  几天后,经过反复酝酿的新政策出台了。由原来22.5英寸的厚度瘦身成只有一页篇幅,内容也由原来的条条框框改成宗旨性陈述。这个宗旨性陈述,是麦斐逊亲自修改的,并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完善。

  麦斐逊亲自到车间指导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局面大为改观。冷冰冰的政策不再是阻碍领导和员工沟通的藩篱,面对面地交流成为领导与员工沟通、激发干劲和保持信任最有效的手段。

  在公司基层,领导给员工充分的信任,员工可以对生产经营进行品头论足,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设想。领导尊重员工自身潜能的发挥,公司对员工提高效率所做的贡献进行奖励。

  如此一来,公司拖沓冗长的制度不见了,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刺激,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也变得极为融洽。

  麦斐逊所在的这家公司是美国的达纳公司,20世纪70年代末,达纳公司在《幸福》杂志按投资总收益排列的500家公司中位居第二位。

  达纳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员工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学会给规章制度进行减肥,领导层要学会放权,要让员工知道自己在公司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给员工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职场圈子的应对之策

  从谷歌公司说职场“圈子”

  “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内部形成小圈子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人和利益为基础的,只要有人和利益,就一定会存在“圈子”。

  但小圈子多了,就难免会产生争斗,就会有人搬弄是非。这种消极的文化现象,起源不一样,应对之策也有所区别。

  “不论哪一种,驱动性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员工主动型,二是领导纵容型。”现任职于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人力总监的刘岩,总结自己十多年人力管理经验,针对职场“圈子”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

  她认为,以部门为单位的小圈子尚不可怕,存在于管理末端的小圈子也不可怕,“怕就怕在跨部门的、流弊于管理层之间的小圈子。”

  刘岩直言,掺杂这两个因素的“圈子”,最可能出现的有两种结果,一是形成自己的“派系”,通过挤压其他同事,获取更大的话语权或更多的圈子利益;二是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积聚更大的力量对抗更高的领导,形成“舍我其谁”之架势。

  美国的谷歌公司,对外宣称的'企业信条是“不作恶”,但是这个信条却不断受到质疑。英国一家媒体就转载谷歌的一名前员工爆料:谷歌公司政治斗争的勾心斗角程度,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这部著名的小说和电视剧中隐秘的斗争。

  这位员工称,谷歌公司表面上看,是以工程师的创新文化闻名于世,但是位于加州的总部大楼里,却充斥着权谋。谷歌创始人拉里虽然曾经鼓励在内部开展激烈竞争,但由于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严重,今年2月,拉里在公司年度大会上不得不对帮派之争紧急叫停,拉里明确告诉公司高层,争斗必须全面停止,否则公司将对其“严惩不贷”。

  据介绍,谷歌由于派系斗争严重,从去年开始,“安卓之父”安迪不再负责安卓部门,是因为两大业务之间的冲突和鸿沟。而更早前,坊间流传着前谷歌搜索及产品项目经理和首席执行官之间的争斗,随后那位产品项目经理出走谷歌,担任雅虎CEO。

  谷歌的案例其实在绝大多数职场都能找到影子。在目前的职场中,因同学、同僚、同乡等形成的小圈子,呈日益增多之势。但谷歌的案例证实了,不论哪一种,对组织决策的执行力,都形成源头性阻碍。

  辉瑞公司的前车之鉴

  如果说,员工主动型的小圈子是一种自然的职场行为,那么,由高层“换血”而生成的圈子,则与制度文化形成看不见的对峙。

  “任何管理团队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交替更换,必然带来‘血液’的流动和更新,原有的人际关系格局也因此生变,受远近亲疏影响,职场的新圈子必然渐次缔结。”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认为,这种圈子文化,对制度的侵蚀不可小视。

  “领导默认小圈子,是基于领导对人际关系的再细分、再集约。”包括刘岩在内的许多一线管理人员都认为,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有时为了避免“高处不胜寒”和“孤家寡人”的困境,通常会在自己周围营造一个氛围轻松的“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又有两种规则:一是正式规则(企业制度),即在形式上必须保证领导与下级关系正规;二是非正式规则,“圈子”内的成员多以这种规则调整彼此关系。

  当企业制度与非正式规则同时发生作用时,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结果?从辉瑞制药近10年来内部高层之间的权利斗争,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辉瑞的前CEO斯蒂尔2001年隐退,但隐而不退,继续培植自己的权力重心,使出各种伎俩推出“自己人”金德勒继任。但当金德勒2006年当上CEO后,不仅有斯蒂尔继续恋栈,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很多人都想离开。

  律师出身的金德勒本来就没有医药行业的经验,但他用人重点偏离辉瑞老员工,而是喜欢找自己的人,人事部经理玛丽在这个时候走进他的小圈子。

  当然,玛丽的兴趣并不在本职工作上,而是想着怎样讨好金德勒。很快,她变成了金德勒的心腹,而金德勒也对她欣赏有加,特批玛丽享有很多特权。

  仗着金德勒的宠信,她在公司内飞扬跋扈,并在管理团队中制造分裂。一个内部人士说,在辉瑞的管理团队里有两个派别,一派是金德勒和玛丽,一派是剩下的人。

  由于辉瑞的管理者把时间用在策划政治阴谋和争夺权力上,在过去的10年间,辉瑞的股价从49美元跌到17美元,在生产研发上也没有重大突破,这个曾经的华尔街宠儿如今是一团糟。

  “辉瑞的案例证明,‘圈子文化’对制度的侵蚀,首先发生在圈子之内。”王辉耀解释,由于“非正式规则”的存在,这就要求圈子里的成员之间必须要讲义气,在圈子利益的牵引和鼓励之下,圈子成员完全可以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胜读十年书

  反正剑桥这个地方我不明白的事儿太多,所以懒得再问了。比如吧,有人告诉我皇后学院旁边的那座桥叫数学桥,没有钉子。这么小一个地方,还不好找吗?拐弯抹角,找到了一看,上面有很多钉子,这怎么能说没有钉子呢?再有呢,每天吃饭的大厅都是电灯通明,为什么礼拜四却是高烧白烛呢?“未知生,焉知桥与烛”,不问,算了。

  今天的烛光好像特别幽暗,坐在我对面的那位陌生朋友口中念念有词:“麦克白把生命比作风中之烛,我们在幽夜里看到摇曳的光。”让他自己暂且在那儿背诗吧。我左边坐的又是一位从未谋面的人,一问之下,他是教逻辑学的。坐在我右边的呢,是个学古典文学的学生,所谓古典是指希腊与罗马,他是唐宁学院的,为什么今天到此地来了呢?反正不明白的事儿太多,“未知生,焉知古典与逻辑”,不问,算了。

  今天岂止有烛,这不是还有酒吗?于是,酒酣之后,继之以耳热;耳热之后,继之以脸红。一刹那间,从未谋面的4个人好像成了久别重逢的好友。差不多四五个人一组,这一排一排的黑袍,分成若干组,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谈起来了。

  坐在我左边的教授说,他非常恨那些并不懂什么而偏爱在那儿写书的人。所以今天上课时,他在黑板上所开的书单,不是参考书,而是要学生“尽量避免看,绝对不要买”的10本“杰作”。他说:“我的演讲,足够使你们头昏脑涨而有余,不用再买那些书了。”我差点儿把已到嗓子的饭喷出来。

  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诗人原来是“老剑桥”,回“娘家”住些时日的。他接着发言了:“没有见解的书,最好写在厕所的墙上,或是三一学院的黑板上。”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骂三一学院?正要问问这位学古典文学的右邻,诗人接过去了。他举例说:“你知道世界之大,无处没有文学。在宫廷有宫廷文学,在山林有山林文学,在湖边有湖边文学。而任何地方都有厕所,所以无处没有厕所文学。”

  “厕所文学给人的影响还在其次,主要是一定会把厕所的墙弄得稀脏,到一种不堪入目的地步。如何才能杜绝厕所文学,是宇宙性的人类难题之一。”我这个听众实在感到茫然,不知他要说什么。

  他继续说:“剑桥的三一学院,今年盖了个厕所,一位校监料到一定有厕所文学家出现,他干脆把厕所的墙弄成黑板,并且把现成的粉笔放在那里备用。于是厕所文学大批出笼。不过,很容易擦,每天擦一下也就是了。剑桥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看是否独创一格?”

  “我实在很钦佩这位学监的独到办法,”我说,“应该请这位学监到我们控制系里想点办法。”

  问题是这样的:“你知道这个邻近统计系的控制系,总是离不了计算机的。系里的计算机是由政府花不少钱买来的。因为很贵,所以特别派两个技工使用,不论教授还是学生的论文,计划好,由这两位技工把它弄上机器。但技工下午5时就得下班,而一篇论文,白天总是弄不出什么结果的,弄到深更半夜是常事。可是5时该下班走了,不是计算机要睡16小时吗?如果让技工加班吧,又无处去找加班费。不知三一学院的学监能想出一点办法否?”

  不知为什么,这段话却触动了逻辑学教授的灵感。“有一办法。”他说,“其实这办法也不是我的创见。这是宇宙性的人类难题之二,不过,却有解法!”

  “你知道逻辑大师怀特海了,怀特海一传而至罗素,再传而至维特根斯坦。你知道我们这一行是怪符号要比字多的,那些符号是最令打字秘书头痛的。所以我们想发表一篇论文,打字的时间有时比写作的时间还多,再好的秘书打这稿子,也没有不头痛的。当然5时以后是绝对留不住任何秘书打‘鬼画符’的。维特根斯坦的办法是拉秘书下海。他把符号给她讲明白了,让她了解她打的是什么,结果效率大增,也无所谓下班时间或加班薪水了。而这位女秘书就是安兹克,早已成了牛津大学教授,现在变成剑桥大学的讲席教授。所以说,要想让技工逾时工作,最好的办法是把他教懂。”

  就是吃这么一次晚饭,我好像觉得我走进饭厅时与走出饭厅时,除了胃里感觉有所不同外,脑筋似乎也有所不同,好像有好多观念在辐射你,有好多想法在诱引你。不知是哪位圣人创出剑桥这种制度,这种制度是无时无地不让你混合。比如教授与学生混合,喝茶与讲道混合,吃饭与聊天混合,天南的系与地北的系混合,东方的书与西方的书混合。至于行与行间的混合,他们以为更是理所当然的事。生物化学家忽然变成了考古学家,工程科学家忽然搞起经济学,搞抽象数学的到实验室做起实验来,女秘书成为教授,你应该知道这个学校之怪了。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而在剑桥竟真有其事。

  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很少偷懒

  我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有一个小朋友迈克,今年刚上大学一年级。芝大经济系诺贝尔奖得主云集,是闻名全球的“芝加哥学派”的发祥地。在他的帮助下,我像一个大一新生一样背起书包,走进他们的Liberal Arts课堂听课。芝大的General Education在全美独树一帜。

  我选了一门希腊思想史的讨论课。本来我还想多选一些,但迈克建议我最好只选一门,从头到尾听下来。我听了很不服气。想当年,我在北大读书时一学期至少要选十门课。迈克很直率地告诉我,他一学期只选了五门课,已经快要崩溃了,我将信将疑。

  果不其然,这门课的难度极大。学生平均两到三个星期要读完一本像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样的著作。一学期下来大约要读四本原著,还不包括补充阅读材料。学生在课后必须要读原著,否则既不能完成作业,也无法参与课程讨论,而这些会统统计入学生的最终成绩。

  上完课后,迈克带我到食堂去吃饭。他几乎是连跑带颠地取完东西——顺带帮我也取了午餐——坐下之后就从书包里拿出书和笔,一边吃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

  匆匆吃完饭后,迈克对我说,下个星期他会非常忙,因为要开始期中考试了。这些期中考试会一直持续到学期结束,也就是说,是和期末考试连在一起了。

  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迈克以及其他芝大的学生那么忙,以至于几乎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芝大学生很少偷懒的首要原因是选课制度。学校规定,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但在本科一二年级的Liberal Arts课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要求。最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选课目录中,小班讨论课必须要达到一定比例。如果说,上大课时学生还有可能偷懒的话,那么,在十来个人的小班讨论课上就无论如何也偷不了懒。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也实行了自由选课制度,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提出了学分要求,但仅具其形。实际上这些课程的单位课业负担并不大,对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并没有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很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这就是学生们自己形容的所谓“水”课和“水”系。

  迈克告诉我,芝大学生很少偷懒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芝大的费用太高,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接近6万美元。因此,在芝大学习的每一天,上的每一堂课,都可以相应地折算成学费。因此,每个学生都铆足了劲儿拼命地学习。对于那些依靠奖学金读书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我原来以为,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很少偷懒是因为他们实行“宽进严出”制度,淘汰率高,在过程中迫使学生不敢偷懒。这可能是一个误读。实际上,对于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来说,入学竞争极为激烈,条件一点也不“宽”,许多大学的淘汰率并不算很高。芝大也是如此。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培养质量,但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太难为学生。只不过,对学生而言,如果成绩单上都是C的话,不要说自己看着不好意思,在就业时也会丧失竞争力。

  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很少偷懒这一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和美国的私立大学制度、就业市场的多样性以及社会诚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解读公积金知识汇总】相关文章:

解读公积金减负的报告09-16

解读中山公积金申请热点09-15

重庆公积金贷款政策解读07-30

13条住房公积金新政解读09-24

php内核知识解读11-13

往年海南省公积金政策解读09-22

河北住房公积金新政策解读09-19

长春住房公积金新政策解读10-27

甘肃住房公积金新政策解读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