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伤保险条例

时间:2020-08-23 17:26:49 工伤保险 我要投稿

南京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认定为工伤。因此,发生工伤后,依法进行工伤认定非常重要。下面提供《南京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实施意见

  宁政规字〔2017〕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省政府第103号令)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参保对象范围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按《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

  (二)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工伤保险费率管理有关规定制定费率浮动办法,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三)用人单位初次缴费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执行。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适合行业特点的参保缴费办法。

  (四)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条例》、省政府第103号令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工伤保险经办和工伤认定所需的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

  三、工伤认定

  (五)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在认定是否存在下列几种情形时,应当以司法机关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或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1.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2.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3.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4.故意犯罪的;

  5.醉酒或者吸毒的;

  6.自残或者自杀的。

  (六)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15日内提交有关证据材料,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配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取证,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证据。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在收到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不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四、劳动能力鉴定

  (七)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全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八)劳动能力鉴定范围包括:

  1.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2.工伤职工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3.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所需,安装辅助器具的确认;

  4.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

  5.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6.其他依法应当进行的劳动能力鉴定。

  (九)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需要,可以安排被鉴定人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辅助医学检查,也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医疗专家对被鉴定人的伤位、伤情和功能情况进行查体。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因被鉴定人不配合导致劳动能力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该次劳动能力鉴定可予以中止。

  五、工伤保险待遇

  (十)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按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按月享受伤残津贴。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十一)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和六级伤残,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规定发给伤残津贴。五级和六级伤残津贴标准调整与四级伤残津贴标准调整同步进行,其调整额分别为四级伤残职工伤残津贴调整新增额的90%和85%。

  (十二)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按照《条例》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市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情况,在基准标准基础上上下浮动不超过20%确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并报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十三)工伤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并报市政府同意后适时发布。

  六、经办服务

  (十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与确定的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以下称工伤保险协议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向社会公布工伤保险协议机构的名单。工伤职工进行医疗、康复性治疗和辅助器具配置,应当在工伤保险协议机构进行。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和服务协议,提供治疗和服务。

  (十五)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情况紧急时,可以在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急救;经急救病情稳定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伤残职工转入工伤保险协议机构治疗。

  (十六)工伤职工到统筹区以外就医,应当经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出具转外就医意见,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费用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列支。

  (十七)无生活来源的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申请抚恤金待遇时,经办机构需对其身份及申领资格进行核定,申请人应予配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七、组织实施

  (十八)各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监督、卫生计生、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审计、司法、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共同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

  (十九)本实施意见自2017年5月10日起执行。本市原有相关工伤保险政策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本实施意见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7日

  南京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数,按照本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基数确定。

  第五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工伤保险费率管理有关规定制定费率浮动办法。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第六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办理缴纳工伤保险费申报手续时,应当提交参保职工名单,由经办机构核实后留存。

  第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工伤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条 工伤保险经办经费和工伤认定所需的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

  第九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第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条例》及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

  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储备金制度。统筹地区应当按月将已征收的工伤保险费总额的20%转为储备金。储备金达到上一年度各项工伤保险费用的支付总额时不再提取。工伤保险基金有结余的,储备金先从结余中提取,不足部分按照规定从当年征收的工伤保险费中转入。

  储备金用于支付重大伤亡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以及工伤保险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的部分。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垫付。动用储备金应当经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同意,报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一)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的;

  (二)工伤认定申请超过规定时限且无法定理由的;

  (三)没有工伤认定管辖权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提交有关证据材料。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配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取证,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举证。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不提供证据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工伤认定:

  (一)需要以司法机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机构的结论为依据,而司法机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机构尚未作出结论的;

  (二)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工伤认定难以进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中止的其他情形。

  中止工伤认定,应当向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和该职工所在单位送达《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中止情形消失的,应当恢复工伤认定程序。中止工伤认定的时间不计入工伤认定期限。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工伤认定:

  (一)不符合受理条件的;

  (二)申请人撤回工伤认定申请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以终止的其他情形。

  终止工伤认定,应当向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和该职工所在单位送达《工伤认定终止通知书》。

  因申请人撤回工伤认定申请终止工伤认定的,在法定时限内,申请人可以再次申请工伤认定。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终止工伤认定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九条 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和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选任办法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制定。

  第二十条 工伤职工经治疗或者康复,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或者停工留薪期满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以及鉴定过程中符合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的医疗检查费,工伤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受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二十三条 达到国家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标准的医疗或者康复机构,可以与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签订工伤康复服务协议,提供工伤康复服务。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家或者工伤康复专家确认具有康复价值的,应当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提出康复治疗方案,报经办机构批准后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进行工伤康复。

  第二十五条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确定。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停工留薪期结论为最终结论。

  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与工伤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南京工伤保险条例】相关文章:

工伤保险条例方法11-20

职工工伤保险条例11-17

深圳工伤保险条例09-07

北京工伤保险条例08-31

国家工伤保险条例08-30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08-08

工伤保险条例权威解析12-20

工伤保险条例详细解读11-15

工伤保险条例缴存比例10-25

成都工伤保险条例全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