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时间:2021-04-15 17:16:10 社保政策资讯 我要投稿

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国际国内劳动保障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说国内之前,请先谈谈2013年以来国际劳动保障发展现状与趋势?

  莫荣?2013年,全球就业增长只有1.4%,与2012年相比增速相同;但是,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期间的任何一年。全球失业率为6.0%,失业人数达2.018亿,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多3180万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劳动力市场不会改善,失业率将升至6.1%,失业人数在201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420万人。

  除了就业增长减缓和失业上升以外,过去的一年还出现全球工薪就业人数增长明显趋缓的情况。2013年,全球工薪就业只增加了2810万人,而在此之前的两年,年均工薪就业增长超过3500万人。据预测,到2018年,全球工薪就业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达6000万人。与工薪就业减少的趋势相比,2013年,全球不稳定就业(指个体经营者和家务工)人数增加了1340万,而2012年增加530万人,2011年只增加330万人。

  此外,从事非正规就业工人的数据显示,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工人从事非正规就业较为普遍,平均达50%。非洲的非正规就业比例也较高,平均为40%。中欧和东南欧以及中东的非正规就业比例相对较低,但平均仍达20%或以上。让更多的工人摆脱非正规就业,对于减少工作贫困者数量、改善工作条件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3年中,金融危机对全球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冲击:由于失业上升导致津贴支出增加;由于实际工资停滞和失业增加导致社会保障征缴收入减少;由于资产价值波动较大导致储备金受到负面影响,由于利率降低对投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雇主削减了企业年金和低利率环境造成第二支柱和其他收入来源减少。由于财政紧缩等因素,造成社会保障筹资压力不断加大。

  当然,过去3年全球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亚洲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很多国家正在将工作重点放到实现医疗保健全覆盖上。非洲一些国家强制性实施了新型的医疗保健计划。美洲地区的医疗部门在筹资和提供服务方面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一体化。积极预防的方法成为社会保障机构的主流工作。一些国家最新成功的干预措施证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危机期间可作为减震器发挥作用,确保通过高效方式保护弱势群体,通过促进社会与经济融合实现可持续的、更加公平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国内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现状又如何?

  刘燕斌: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其中,全民医保早已基本实现。截至2013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2亿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98亿人,有1.41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都已领取基本养老金。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分别覆盖了1.99亿、1.64亿和1.64亿职工。社会保障水平正逐年提高? 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十连调”。社保基金收支结余规模不断扩大? 抗风险能力增强? 截至2013年底,五项社保基金收、支和累计结余分别达到3.52万亿元、2.79万亿元和4.51万亿元。此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额突破1万亿元。可以说,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并在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我国就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时报: 我国目前就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如何?

  刘燕斌:当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上年(1266万人)多增44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二是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3年底,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4.8%,就业人数663万,同比增加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平稳有序,2013年农村转移就业达到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三是东部地区就业恢复持续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也保持了相对增长,就业增长区域结构趋于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加;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和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部分群体就业依然困难;中部地区新增就业放缓;一些主体用工行业和部分省份监测岗位持续减少,企业用工稳岗情况堪忧。

  应当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持续、各类结构矛盾凸显、就业质量亟待提升的挑战。一是就业总量压力持续。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今后几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维持在年均1600万人的高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还将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据预测,2030年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仍将保持在8亿以上。二是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青年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大龄化和老年人口急剧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将从现在的.“准哑铃型”向“倒金字塔型”转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产业升级转型中的劳动力技能素质结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主要特点的转型升级,必然会对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剧。

  再次是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青年人口的失业率比其他各年龄组明显偏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将对劳动力市场构成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突出,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教育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另一个青年劳动者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另外还有一点是就业质量是就业之“忧”。目前部分劳动者就业质量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是:脆弱就业群体和不稳定就业群体占比大;总体劳动报酬水平仍然偏低,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问题仍然突出。

  此外,我国就业增长也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一是经济增速拉动就业的“缓存空间”增大,经济总量拉动就业规模效应十分明显,2007年—2011年的5年间,实际GDP平均每增长1万亿元能带来约27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二是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就业增长点。三是内嵌着社会分工机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四是区域发展差异与再平衡为就业增长提供新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态势,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回旋余地。五是就业政策创新为就业增长提供“改革红利”。政府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两个积极性,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六是技术进步与观念变化也在为就业增长创造新机遇,在技术进步和观念转变基础上,以非全日制、非单位化、非单一职业化等为特征的各种就业方式和形态纷纷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就业增长的渠道。

  至于未来的就业政策,总体来说不但要重视劳动力需求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而且要更加重视供给管理,通过大力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结构、改善就业质量、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和有效配置上,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并应着力于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经济持续增长与结构调整中促进充分就业;进一步开发劳动力资源,赢得更多“人口红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机会公平和权益保障为重点,不断推进就业质量改善提高;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

  我国社保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 我国社保制度建设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未来社保制度发展面临的较大挑战又是什么?对完善社保体系又有哪些建议呢?

  郑东亮:当前? 社保制度建设还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有:一是尚有部分人群没有参保,其中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各项保险的比率偏低;二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还不够顺畅? 适应流动性不够;三是待遇差距较大,公平性有待提高;四是基金难以保值增值;五是经办管理体制仍然存在部门分割的状况。

  未来社保制度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参保和政府投入带来影响;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三是城镇化加快,对制度适应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四是人民群众对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诉求日益增强。

  完善社保体系的对策建议有: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社会保障。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参保激励机制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尽快出台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政策。深化支付制度改革,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二是继续深化改革,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包括整合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实现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增强基金统筹调剂功能。三是建立健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包括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四是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落实和完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发挥补充性作用。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如何?发展趋势又如何?

  汪泽英:说到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首先是我国劳动关系立法进程正在加快。近五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立法进入出台实施的高峰期。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相继出台并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对规范我国各类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进一步推动了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以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等法规的贯彻落实。

  其次是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正在逐步规范。近年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提高。截至2013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88.2%,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升。同时,加快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了“彩虹计划”。截至2013年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155.5万份,覆盖职工1.57亿人。

  还有就是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健全。截至目前,中国劳动争议调处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普遍建立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办案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逐步加强,多数地区在街道、乡镇及社区普遍建立了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013年,以全面推进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为抓手,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仲裁院组建率达到72%,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地市级、县区级组建率分别达到81%和71%;乡镇街道调解组织组建率达到60%,比上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9.7万件。全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149.7万件,同比下降0.8%。共结案138.8万件,仲裁结案率95.6%,同比上升了0.9个百分点。仲裁机构年末累计未结案件数同比减少8.5%。

  除此,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也在不断得到加强。目前,中国已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体系。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2.5万人。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对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监察活动,全年共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9万件。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511.7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471.2万人次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68.5亿元,督促5.9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9.4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34.8亿元,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3543户。

  目前我国工资分配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工资分配发展现状与趋势又如何呢?

  王学力: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与2012年的46769元相比,增加了4705元,同比增长10.1%,名义工资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7.3%。201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与2012年的28752元相比,增加了3954元,同比名义增长13.8%,快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0.9%。2013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609元,比上年提高319元,增长13.9%。

  可以说,近几年来,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增长较快。自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遭遇经济危机、全面复苏,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也经历了全面调升、暂缓调整、恢复性增长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2010年,全国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1120元。2011年,全国共有25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到22%。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值为深圳市1320元。2012年,在经济增长有所降速的背景下,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0.2%。比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值为深圳市,达到每月1500元。2013年全国共有27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7%。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市的16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和新疆的15.2元。调增幅度比2012年和2011年有所下降。

  另外,我国工资分配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首先,地区间收入差距呈逐渐缩小的趋势。2009年地区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高低倍数为2.41倍,2010年下降到2.38倍,2011年地区间工资差距稍有扩大,为2.41倍,2012年又下降为2.33倍。其次是行业工资关系有所改善。2005年工资收入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4.88倍,为历年最高;2010年为4.66倍;2011年为4.48倍。2012年工资收入最高行业金融业是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的4.30倍,比上年又有明显下降。其三是高管收入增速趋缓。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最高薪酬平均为55.6万元,2009年为61.4万元,2010年为66.8万元,2011年为72.9万元,2012年为75.38万元,2013年为81.81万元,基本保持一位数的增长速度。

【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相关文章: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12-10

临床药学发展现状与前景论文08-22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08-09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06-22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论文06-23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08-12

速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10-01

最新我国供应链金融现状与发展前景解析11-03

物流师前景与现状09-17

肿瘤检验的现状与前景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