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参加社保或缴费 均衡企业负担

时间:2022-12-12 22:04:48 社保政策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退休参加社保或缴费 均衡企业负担

  昨天,人社部首次发布社会保险发展状况年度报告——《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工作已逐步迈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退休参加社保或缴费 均衡企业负担

  李忠表示,要降低养老保险费率需打组合拳,如实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等,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才能为降低费率创造条件。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基金所面临的风险,李忠表示,养老金是群众的养命钱,正在征求意见的相关办法对严格控制风险做了多方面制度安排和政策规范。

  □关于养老金投资

  约2万亿养老金可纳入投资

  李忠介绍,截至2014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3。5万亿元。按照现行政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是严格限定于银行存款和买国债,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这对保障基金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确实存在基金贬值缩水的问题,不利于调动群众参保缴费的积极性,影响基金的支撑能力,也制约这个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资运营政策。

  李忠说,预计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2万亿元。正在征求意见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重点是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在实际运营中,进入股市的基金规模和时点不是由政府来直接操作的,而是由授权受托的市场机构来具体运作,而且也不可能很快达到投资比例的上限。因此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对股市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平缓和循序渐进的。

  针对投资运营如何确保安全,如果出现亏损怎么办的问题,李忠回应,养老保险基金是群众的养命钱,《办法》对严格控制风险做了多方面制度安排和政策规范。比如建立了相互制衡的机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在多元化投资方面作出规定,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特别注重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相信能够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在安全轨道上运行的。

  □关于职工中断缴费

  用工减少等致中断缴费增加

  报告显示,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比2013年增加470万人,增长率2。5%。不过报告也提出,职工养老保险中企业缴费人员占参保职工的比例从2009年起一直处于下降状态,2014年已经降至81。2%,比2009年下降了6。5个百分点。

  对于中断缴费人数增加的问题,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解释,中断缴费人数增加的第一大原因是受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部分企业和行业确实受到了一些冲击,有的企业用工量在减少。另外,企业用工人员的波动性比较大,有的企业职工离开了原企业以后,到了新的岗位上,没有及时地接续社会保险关系,造成了部分职工中断养老保险缴费的情况。

  其次,近年来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工人工资增幅较小,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增长也不快,而社会平均工资增幅较大,造成了部分人员缴费困难,由此中断缴费。

  另外,一些人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对参保缴费政策的理解还有偏差,比如有些人缴满了15年,以为可以领到终身的养老金。虽然确实是这样,但是个人缴费少,肯定待遇也领得少。

  唐霁松称,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包括研究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政策,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加或者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同时也要完善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的办法,激励更多的人长期缴费、多缴费。

  为避免更多的中断,人社部还要加大对缴费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比如落实社保补贴政策。此外要加强社保的稽核与执法的检查力度,保证参保人员流动到私营企业、小微企业、服务业的时候,能够及时接续好自己的养老保险关系。

  □关于社保缴费率

  拓宽筹资渠道才可能降费率

  虽然近日国务院决定进一步降低生育险和工伤险费率,但目前我国社保总体费率仍呈现较高水平。对于人社部在降低费率方面的打算,李忠透露,此前实施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预计每年可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400多亿元。而降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可以为企业减负270亿元。

  他表示,降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率,相对要复杂一些。虽然现在社会保险总费率是偏高的,但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社会保险的扩面空间日益缩小,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持续刚性增长。近年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收入的增幅低于支出的增幅,收支平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所以从养老保险看,近期还是不断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夯实缴费基数,提高参保缴费能力。从长远看,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打组合拳,比如说实施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等方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组合政策,来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增强基金自身的收支平衡能力,为降低费率创造条件。另外在医疗保险方面,目前还主要是通过完善费率政策和待遇调整机制,指导各地将统筹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关于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平均66%

  有研究机构认为,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唐霁松对此表示,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他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我国在设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时候,大体是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满35年,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设计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左右。近5年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65。9%到67。5%之间,平均水平在66%左右。

  此外李忠也表示,2014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061元(其中离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4664元),当期发放无拖欠。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67。5%,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与2010年(67。6%)基本持平。

  □背景

  养老金每年“缩水”300亿

  李忠介绍,截至2014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达到3。5万亿元。而人社部昨天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4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为2。2%、2。0%、

  2.5%、2.6%、2.4%、2.9%,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按照银行利率计算(五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在5%左右),相差一个点,3。5万亿元每年的“损失”就是350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还以CPI作为基准测算,养老金在过去20年贬值将近千亿元。

  相比之下,用于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允许市场化运营,自2000年成立至2013年底,基金累计投资收益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远超过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在这个背景下,加快完善养老基金投资政策,有利于拓宽基金来源,减轻企业和财政负担。”李忠说,“同时,有利于增强养老基金的支撑能力,促进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河北、黑龙江、宁夏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大于收入,海南持平,一些省份收入仅比支出略高。“应该说,现在养老基金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李忠说。

  2016年第一期《求是》杂志发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文章《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文章提出,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结合新型城镇化,办好乡、村医院,真正建立有序分级诊疗格局。

  据资料显示,根据现行规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制度的初衷,是社会医疗保险要体现互助共济。退休职工一般患病较多,而退休后收入低医疗负担较重,考虑到退休人员在以前的工作期间,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因而不需缴费。同时,这一设计也可以均衡企业负担,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以下为《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全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化解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问题,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5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全国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勃勃生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上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任务艰巨。亟待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一般经济规律表明,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前者主要包括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后者是指扣除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贡献后,由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进与革新带来的产出增加,反映了各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能,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关键因素。从国际经验看,一国经济发展早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进入发展中后期阶段以后,要素投入的贡献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这是因为无论任何国家,生产要素总量是相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受要素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制约,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推动经济增长总会遭遇瓶颈,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最终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将会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我国过去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重要因素。据有关机构测算,1982—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1。5%。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导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未来一个时期,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核心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仍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凸显,制约着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经济稳定增长。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预计“十三五”时期继续减少1000万人以上,人口红利逐步消减。人口老龄化加剧,2014年末老龄化率达到15%左右,高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2%,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1。1%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增长已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政策刺激下投资大幅增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明显降低。从2008年到现在,每新增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资已经显著上升。投资回报率低,直接影响了企业投资意愿。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设备投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8年的23。5%降至2014年的19。4%,土木建筑类投资上升,2014年占比已达2/3,增加投资更多依赖政府和房地产投资。再加上前些年我国产业链基本以土木建筑类投资为核心来布局,也造成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杠杆率较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迅速上升。尽管总体债务规模可控,但我国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与2008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这种状况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尽管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还不到40%,但部分地区偿债压力较大,存在局部风险。

  一些制度机制抑制资源配置效率。一些领域垄断和行业准入壁垒依然存在,企业缺乏退出机制,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影响资本配置效率。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高技能和创新人才不足。劳动合同法一些规定有待完善,加上户籍制度的共同限制,影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创业。仍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规定使得审批手续繁杂,征地拆迁难,投资项目落地慢。农村土改革滞后也使得土地缺乏流动性。这些体制机制矛盾造成交易成本过高,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在“三期叠加”阶段,针对上述结构性问题,我国正在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快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释放潜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快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难题,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价格改革,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价格信号,为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提供基本保障。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企业破产退出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

  加快推进国企改革。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抓紧处置僵尸企业,允许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破产关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推进落实财税改革方案,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以及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利率和汇率改革。允许实体企业、财务公司等组建不同规模、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尽快修复证券市场功能,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引导各地规范推进,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提高投资效率。

  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为核心,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更加透明易懂的收付制度,在此前提下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并与缴费贡献密切挂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结合新型城镇化,办好乡、村医院,真正建立有序分级诊疗格局。

  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和劳动力素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人口转入非农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调整完善劳动合同法,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完善劳资双方公平决定劳动者报酬的机制。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提高劳动参与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企业、社会办学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健全与受职业教育的劳动人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直接进入市场,按科技要素实现价值回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入后补助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支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尽快修改国有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规定,助推投资项目落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实行地票制,农民宅基地还耕后,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变为资本,可携带入城投资创业,既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有利于消化房地产库存。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既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也有利于进城农民安居创业。

  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这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应围绕大中城市圈发展紧凑型城市,增加城市密度,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发展大城市为核心,建立重点城市圈;以省会城市为辐射,培育发展若干城市带;以县(市)城区为中心,带动发展中小城镇群。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改革升级农业补贴政策,减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扭曲。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通过部分进口解决国内其他粮食需求缺口,实施土地休耕轮作、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修复,扩大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释放更多劳动人口转移到非农部门。

【退休参加社保或缴费 均衡企业负担】相关文章:

退休参加社保或缴费 退休社保养老金计算06-24

收入“涨”声响起 退休参加社保或缴费07-21

社保缴费达15年可以退休吗10-27

深圳社保缴费不够15年能退休吗03-04

非深户社保缴费11年怎么退休10-27

社保缴费15年后怎么确定退休地点02-07

到达退休年龄社保缴费未满15年怎么办01-27

社保缴费基数调高09-19

个人社保怎么缴费11-17

广州社保怎么缴费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