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时间:2022-06-01 06:26:04 社保政策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7省市提高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

  今年以来,至少已有上海、深圳、陕西、山东、青海、福建、天津等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地区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7省市提高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

  6月份以来,天津、青海等地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天津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950元调整为每月2050元;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每人每小时19.5元调整为每人每小时20.8元。

  青海决定从2017年5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西宁市、海东市1250元/月人,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1260元/月人,海西州、果洛州、玉树州1270元/月人,全省统一调整为1500元/月人。

  至此,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上海、深圳、陕西、山东、青海、福建、天津等7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此前,从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190元调整到2300元;从5月1日起,陕西一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为1680元/月;从6月1日起,深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为2130元/月,山东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为1810元;从7月1日起,福建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为1700元。

  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记者注意到,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上调,目前,上海、深圳、天津这三个地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了2000元大关。

  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2300元,为全国最高;深圳次之,为2130元;天津月最低工资标准今年是首次突破2000大关,达到2050元。

  最低工资标准包含“五险一金”吗?

  记者发现,每次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不少网友会问:最低工资里包不包括“五险一金”呢?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由于规定并未明确是否剔除“五险一金”,所以对于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五险一金”,各地规定不尽一致,有的地方明确不包含,而有的地方则包含在内。

  比如,上海的最低工资是不包含“五险一金”的。根据上海规定,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最低工资标准越高越好吗?

  最低工资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好呢?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最低工资调整趋于稳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由往年的两位数减少至个位数。

  在去年7月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官员在回答“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会不会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造成影响”的问题时表示,相对于过去,中国人工成本上升,至少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从工资的角度来考虑,确实有一个怎么去引导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工资的政策、工资引导上,应该是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提高的幅度。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工成本上涨较快,企业压力加大,再加上最近几年各地最低工资提升幅度比较大,频率也比较快,物价水平也保持低位运行,因此,现阶段需要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苏海南认为,最低工资调快了,企业承受不了,职工可能要失业;但如果调慢了,职工的基本生活可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总之,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既不能给企业过大的压力,也要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最低工资上调无碍就业大局

  以上海为例,从今年4月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190元调整到2300元,为全国最高。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及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岗位津贴,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住房补贴也不作为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在上海之后,深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水平位居全国第二,为2130元。

  随后,青海省决定,从2017年5月1日起对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统一调整,在原有的基础上统一平均增加240元,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增幅为19%。这是青海省自2014年后首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对职工来说,最低工资标准意味着维持基本生活和温饱的最低保障线,其意义在于保证每一名劳动者能够在正常劳动的前提下,获取一定额度以上的劳动工资。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最低工资调整过快,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甚至波及到就业。但目前从数据看,近几年最低工资的调整并未对我国就业总体状况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和保障劳动者最低劳动报酬权益,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和调整频率。这意味着,未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快速增长。

  相关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达到13.1%。其中,2011年至2013年,每年全国都有20多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有19个地区调整,2015年更达到28个地区。不过,近两年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趋于稳慎,2016年只有9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从增幅来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近年来最低工资调整的幅度逐渐缩小。在已做出调整的地区中,2013年平均上调幅度为17%,2014年为14.2%,2016年则降至10.7%左右。

  最低工资标准增幅放缓趋势会损害职工既得利益吗?如何在劳动者诉求与企业成本压力之间取得平衡?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此前在关于最低工资调整的课题报告中提出,“兜底线、可持续”应当是“十三五”最低工资的基本定位。

  所谓“兜底线”,就是要满足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一水平至少要高于当地居民低保水平、高于当地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的生活水平。“可持续”,就是要引导各地在新常态下更加关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与人均GDP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协调,兼顾企业对人工成本提高的承受能力。

  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人工成本上涨较快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既不能给企业过大的压力,也要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考虑通过减税降费等其他方式为企业降低成本。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承受能力,让用工方有给劳动者稳步增长工资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劳动者对工资增长有正确、合理的心理预期。同时,人社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避免企业出现不按规定支付或变相降低加班工资等行为。

【7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相关文章:

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10-15

2022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10-27

2017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08-26

南阳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08-06

广州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08-16

全国各省市主要景点08-19

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05-10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08-01

最低工资标准201808-01

广州最低工资标准04-21